Facebook
單位分機查詢
交通指引
行事曆
圖片
105年12月份親師即時通
發佈單位:輔導室   日期:2016/12/02  rss

大華中學親師即時通     105.12.02 

我的孩子會網路成癮嗎?
作者:王智弘 
 
「網路成癮」近幾年成為火紅話題,究竟什麼是網路成癮?我的孩子會成癮嗎?
    「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一詞剛開始是由美國紐約精神科醫師伊旺.高德伯格(Ivan Goldberg)提出,他在網路上戲稱發現了一種新的精神疾病,用IAD來形容過度使用網路而生活失常的人。後來另一位心理學家金柏莉.楊(Kimberly Young)在一九九六年美國心理學會,以此為主題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意外獲得民眾的回響與討論。
    五年多前我投入研究網路成癮,發現台灣的問題比想像中嚴重,剛寫好的文章一傳上網,要求轉貼和演講的邀請就沒斷過,家長和學校老師非常關心這個議題。尤其亞洲孩子的網路成癮問題比美洲、歐洲更誇張,雖無大型研究證實,但許多學者推測是因為亞洲的孩子生活中比較沒有其他的休閒或興趣。
連線遊戲很難說停就停
    一個孩子會網路成癮有以下四個脈絡:一、網路世界的吸力,二、現實世界的推力,三、網路的方便取得,四、愉快的網路正向經驗。
    網路世界的特性與線上遊戲的成癮設計,就連大人也容易被吸引。網路世界標榜的是「同步空間、立即回饋」,隨時隨地有一堆人等著跟你交朋友、玩遊戲、聽你講心事。以前的孩子玩「超級瑪利」不會上癮,因為不想玩關機就好,現在連線遊戲不能打到一半說要去吃飯,裡頭有人際互動,有榮譽和友誼,敵前叛逃是唯一死刑,可能會被逐出公會,孩子其實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許多線上遊戲的背景效果氣勢磅礡、角色外型都很華麗,給孩子強烈的感官刺激;線上遊戲如賭博電玩有特殊的成癮設計,有輸有贏讓玩家覺得好玩、有張力且值得期待,這是一種持續的間歇增強效果。上網玩角色扮演遊戲,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且遊戲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原則也給孩子充分的成就感,「只要認真打怪,經驗等級就一定會提高」,但在現實世界,就算努力讀書考試分數也不一定提高。
    特別容易網路成癮的孩子有幾種特質,一、低自尊:在現實生活找不到成就感,如遭遇學習挫折,二、人際關係差:長相不討喜、社經地位低、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孩子,在網路上交朋友可以完全擺脫以上限制,三、家庭功能差:父母太忙沒時間或不會表達關心,以及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四、對生活感到無聊沒有目標。網路是逃避這些生活壓力的最佳途徑。
    另外,原本就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與情緒困擾的孩子,也是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兩者之間可能形成特殊的共病現象。
    網路成癮的孩子會出現一些成癮症狀,包括強迫性(看到電腦就想上網)、戒斷性(不上網就不安焦慮)、耐受性(愈玩愈久),人際關係、學業家庭生活和健康狀況都受影響。你在網路世界是公會會長,領導大軍百姓,會覺得同學玩跳格子好幼稚;同學認為你是怪咖,功課都不會、上課又愛睡覺。現實與網路之間的角色落差愈大,適應問題就愈多。
無事做,沒得去,上網玩遊戲
    我曾問一個明顯成癮的孩子可不可以不要打線上遊戲?他答:「那我要做什麼?」我必須說這一類網路沈迷的孩子很可憐,因為他們沒地方去、沒事情做。許多孩子對現實生活不感興趣,覺得無聊,只好玩線上遊戲打發時間。無聊是很模糊的字眼,但他們找不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點好令人擔心。
    有些網路成癮的問題像感冒一樣,可能會自發恢復,但有些則戒除不易且容易再犯。根據小港醫院精神科醫師柯志鴻的研究數據,國中生網路成癮的比例約十五%,大部分孩子上網到了某種程度還是會有所自覺,自我覺察是脫離網路成癮第一步。很多孩子警覺不太對,功課沒寫,好久沒有跟其他人講話,產生罪惡感,掙扎猶豫是否要抽離,但又無法忘懷線上遊戲的成就感、多采多姿的人際互動;通常他們的解決方式是乾脆繼續打,用以消除不安與焦慮。最後可能遭遇重大事件而悔悟,如電腦壞掉、大考、親人變故等。
    若發現孩子有網路成癮的症狀,可以先請學校輔導老師或駐校心理師幫忙,或到醫院與診所掛兒童身心科或精神科,向臨床或諮商心理師以及精神科醫師或各縣市張老師求助。每個孩子的人格特質、上網的需求與家庭功能不同,治療方法因人而異。然而網路成癮不能只靠治療手段,更要有家庭和環境的全面輔導策略介入,家長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網路像食物一樣,不能絕食、只能節食,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找到生活目標,在網路經驗和現實生活找到平衡點。
(採訪整理/李宜蓁)
 
網路成癮量表
1. 你是否一心一意想著網路上的一切(包括剛剛上網發生的事情;接下來在網路上又會有什麼事發生)?
2. 你上網的時間是否一次比一次久,才能滿足需求?
3. 你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上網就停不下來?
4. 當你離線或不能上網時,是否會覺得不安、易怒、沮喪或暴躁?
5. 你上網的時間是否常比原來預估的久?
6. 你是否曾因上網使得重要人際關係、課業或工作陷入困境?
7. 你是否曾對家人、朋友或醫生等專業人員隱瞞自己對網路涉入的程度?
8. 你是否曾利用網路來逃避問題或平復煩躁不安的情緒?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金柏莉.楊(Kimberly Young)經常被使用的網路成癮檢核表,上述八個問題若有五題答「是」,就初步符合網路成癮的症狀,每週上網時間若超過40個小時,即為標準的網路成癮者。(文╱李宜蓁)
 
 
(摘錄自:2009-10親子天下雜誌8期)